溫鐵軍:世界正在改變
世界正在改變,中國正在改變,中國的農村正在改變,“三農”的形式發生根本的變化...詳細>
聚焦CSA大會
- 多功能農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
- CSA融資新途徑與社會參與
- 參與式保障體系的本土化實踐
- 生態創業的力與困
- 回到社區,生計融于生活
- 多功能農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
- 蔡銀鶯:農業多功能效率的評價與分析
- 朱貞艷:農業面臨生物多樣性的挑戰
- 林國華:休閑農業與美麗鄉村建設如何協同發展
- 區吉民:什么是有機農場換宿旅游
- 畢曉軍:中國茶產業正面臨嚴重的四重挑戰
- 熊毅超:實踐有機農業 圓農場夢
主持人
范水生(福建農林大學休閑農業研究所所長)
發言人:
蔡銀鶯(華中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)
朱貞艷(農民就地種子選育和共享網絡顧問)
林國華(福建省農科院科技創新團隊專家)
區吉民(阿德萊德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博士生)
畢曉軍(廈門同航管理咨詢機構首席顧問)
熊毅超(厚德農場負責人)
- CSA融資新途徑與社會參與
- 許程程:從消費到承擔 從分享到分擔
- 張和平:眾籌模式的CSA實踐
- 程存旺:社會動員與資源整合
- 樂活先生:從家庭農場到消費者共建
- 朱秀妹:生態保育和企業社會責任
- 吳婕妮:新農業 新農夫
主持人
莊佩芬(福建農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)
發言人:
許程程(成都綠心田負責人)
張和平(廣東惠州四季分享有機農場發起人)
程存旺(北京分享收獲創辦人之一)
樂活先生(北京樂活凈田農莊農場主)
朱秀妹(昆山悅豐島總經理)
吳婕妮(福建農林大學佳美有機農業研究會)
- 參與式保障體系的本土化實踐
- Ashish Gupta:印度小而美的社區農業
- 張婷婷:小規模農業的參與式價值鏈實踐
- 武志娟:農夫市集與小農的陪伴
- 尹瑞慶:什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PGS
- 蔣亦凡:跨地區合作的PGS開發
- 王向黨:土生良品與小農的合作
主持人
鐘 芳(北京小毛驢市民農園總經理)
發言人:
Ashish (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亞洲理事會)
張婷婷(社會資源研究所研究員)
武志娟(西安農夫市集發起人)
尹瑞慶(參與式保障體系研究會發起人)
蔣亦凡(上海農好農夫市集發起人)
王向黨(柳州愛農會)
- 生態創業的力與困
- 徐蘭香:捍衛家鄉山水 創業有機醋
- 郝冠輝:生態農產品的微營銷
- 李云鳳:生態農業是前途遠大的事業
- 唐亮:生態農場是如何起步的
- 李管奇:青年返鄉的困惑與難題
- 劉繼虎:用自然養殖法打造“故鄉七號”
主持人
石 嫣(國際社區支持農業聯盟副主席)
發言人:
徐蘭香(臺灣打碗花農場創始人)
郝冠輝(廣州沃土工坊負責人)
李云鳳(吉林長春云鳳農牧專業合作社理事長)
唐 亮(四川金堂縣亮亮農場發起人)
李管奇(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項目負責人)
劉繼虎(故鄉七號)
- 回到社區,生計融于生活
- EunjiCho:探尋古老村落的文化遺跡
- 禹明善:關注鄉村未來 重塑鄉村教育價值
- 朱勝萱:設計師眼中的新田園主義
- 劉輝:回歸故鄉 將“甜蜜事業”進行到底
- 袁清華:設計圈最會種田 農業圈最懂設計
- 朱小村:為鄉村旅游建設添磚加瓦
- 魏長:做幸福有機的小農
主持人
劉飛翔(福建農林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)
發言人:
Eunji Cho(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助理教授)
禹明善(河南信陽市平橋區科技局局長)
朱勝萱(東聯創意設計發展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)
劉 輝(南荒野牧蜂人養蜂專業合作社理事長)
袁清華(國仁城鄉科技發展中心董事)
朱小村(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)
魏 長(福建佳美有機農場創辦人)
各方談愛故鄉
- 鄉土文化的活化傳承
- 新鄉賢,新鄉村
- 新青年,新故鄉
- 鄉村文化的新生
-
-
張書巖:打造閩東“民間故宮” 創建留得住鄉愁的心靈家園
現在我們的博物館被我們的專家學者評為民間故宮,屏南耕讀文化博物館是我2009年8月退休...詳細>
-
-
劉映升:傳承巴蜀農耕文化 打造巴渝文化陳列館
從1986年開辦家庭農場到現在走過了20多年的艱難歷程,這是一個從中國城市化...詳細>
-
-
楊德祿:支持奧運搬離故土 發展鄉土文化大眾體驗
這是洼里人對奧運的奉獻,實際上洼里人對奧運的奉獻來自三個方面...詳細>
-
-
鄭輝:傳承武強年畫 發展民俗手工體驗
那些做手工藝的老師因為大眾市場的失去,現在手藝的傳承已經走入了平靜,武強年畫...詳細>
-
-
劉紅慶:阿炳還活著 鄉村盲藝人的藝術人生
我從小生活的孩子是盲人宣傳隊構成的,他們游走在太行山上演唱古往今來傳唱...詳細>
-
-
鄧麗:回鄉支教 大山深處的教師夢
我是農村人,我的家鄉在鶴峰縣的大山深處,我從小就懷揣的一個教師夢,所以當我畢業的時候我應聘到...詳細>
-
-
趙冬祥:傳承觀莊村先祖文化 關心下一代成長
首先跟大家介紹我的故鄉,我是江蘇省常州市嘉澤鎮觀莊村,風景如畫,我們有560多年的歷史...詳細>
-
-
竇克武:繼承發揚先賢思想 推動鄉村建設事業
中國有句俗話,70不留財,我今年86歲還要跟觀眾朋友一起來建設我們美麗的鄉村...詳細>
-
-
陳濤:創建蘭馨書院 打造文化周莊
我們的一家子在老家建了一個小書院,是在河南省南陽市的一個小村莊,這是我父母親很早...詳細>
-
-
陳磊:投身上曉起古村建設 打造“中國茶文化第一村”
04年我父親進入到江西上饒縣一個小村莊叫曉起,環境非常好,由于我父親一直是從事茶文化的工作...詳細>
-
-
衡生喜:扎根基層十載 指導全國鄉村文化建設
到了農村里面首先要搞老年協會,老人協會解決的問題是村委會解決不了的,把老人發動起來...詳細>
-
-
胡詩澤:守候次灘村社區營造十二載 再造美麗新故鄉
這12年來給整個團隊的模式和經驗總結就是6個字,就近服務家鄉,它有什么好處...詳細>
-
-
王犬才:以“尊道貴德、和合生態”為主旨建設新農村
何教授首先她作為一個我們當地的人,是她首先發起建立書院,剛才看的文藝活動...詳細>
-
-
次仁羅布:發起草根組織 推動家鄉發展
首先我們的潘得巴這個項目前身是國際基金會的項目,94年美國新的基金會和西藏自治區...詳細>
-
-
劉錫婷:十年護林 保護家鄉生態環境
在10幾年前,我們縣城并不認為它是水源地,把它當成狩獵場,四川人會發現李子壩這個地方好在哪里...詳細>
-
-
許靈怡:關注老手藝 記錄本土傳統文化
我們一直在找和關注腳下的地,越來越的人開始關注自己生活的城市還有身邊的事情...詳細>
-
-
吳國富:從鄉村優勢看儒學教育前景
我最近一直做書院文化和文化教育,現在是巨大的轉折點,我們的新農村建設和國學教育...詳細>
-
-
劉煊岐:傳承、設計、創新 共拓鄉村價值
我們團隊基本原則是“堅守齊身改善豐富”。堅守是鄉村文化價值,中國是農業大國...詳細>
-
-
吳念民:傳統村落培田引發的思考
我在會議之前在贛州參加了一個叫做客家文化高峰論壇,講到一個中國傳統文化,也是客家文化在內...詳細>
-
-
瞿克忠:“王坪之子”的故鄉夢
起源就是2013年愛故鄉活動,今年愛故鄉組委會第二屆2014年愛故鄉年度人物...詳細>
-
-
魏豐收:愛故鄉 河南鄉村建設實驗區的新起點
今年7月份算是返鄉了,參加試驗區的工作,這次把大家的情況給大家做匯報...詳細>